影片完成時間
to

希臘錫羅斯國際影展 推出台灣短片專題

繼去年與DokuFest科索沃國際影展合作「國家的誕生:聚焦臺灣」後,國家電影中心今年再次回到巴爾幹半島,與希臘錫羅斯國際影展(Syro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)策劃「比異鄉還陌生:台灣短曝」專題,亦是此影展首度與亞洲單位合作。此次專題共選映13部從1930年代至近代的台灣短片,包括台灣早期重要攝影家鄧南光的作品《鄧南光8mm電影》,還有今年拿下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實驗競賽單元首獎的《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》。

▲鄧南光《去看海女》

本專題始於錫羅斯國際影展邀請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(TIDF)客座策展,為配合該影展主題「過曝」,此次推出「比異鄉還陌生:台灣短曝」單元,囊括實驗電影、錄像、動畫與紀錄片共13部短片。

第一單元除了1933年劉吶鷗《持攝影機的男人》,記錄早期台灣街景、慶典盛況,還有邱剛健1966年完成的首部作品《疏離》,佚失52年後經數位修復重新問世。另外也選映近代錄像藝術家袁廣鳴的《經過》、《異鄉人》及《日常演習》,黃邦銓的《回程列車》,以兩段不同時空影像家書交織回憶旅程與祖父的故事,以及陳君典的《紀念中國城》。這些作品以信仰、民族、認同、記憶與意識型態為題,呈現台灣創作者對他者的凝視。

第二單元集結5位不同世代創作者,對於「國」與「家」的想像產生一種忽遠又忽近、熟悉又陌生的矛盾斷裂感,包含史筱筠探討與父親之間情感的《藍色咒語》、袁廣鳴的《Dwelling》及王伯安的《下站停靠》。《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》導演黃邦銓再次以火車作為母題,回頭尋找一年前,他搭火車時拍下的每戶人家,與被攝者對話、互動。陳顗竹的《鄉愁/餘像》則透過觀看自己的家族相簿與錄像,回想起往日美好,卻察覺記憶與影像之間的巨大落差。

▲黃邦銓《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》

希臘錫羅斯國際影展創立於2013年,每年夏天在位於愛琴海中央名為錫羅斯的小島舉辦,今年開幕片特別選映甫辭世「法國新浪潮教母」安妮華達的《風之谷》(Nausicaa, 1970),向這位偉大藝術家致敬。這部在希臘拍攝的影片,內容涉及希臘軍政府時期,當時遭到禁演,爾後也從未院線上映,這可能是安妮華達最政治性的作品,也是她最自傳式的電影。

「比異鄉還陌生:台灣短曝」經過數月籌備,在國家電影中心Taiwan Docs紀錄片海外推廣平台、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(TIDF)及駐希臘台北代表處協助下得以催生。本屆影展於7月16日至21日舉行,導演黃邦銓將出席映後座談與觀眾面對面交流,TIDF策展人林木材、國際組推廣專員楊子暄亦受邀參與論壇,討論TIDF的展望與目標、影展如何鼓勵創作,以及Taiwan Docs提供台灣紀錄片及創作者的協助與支持。

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,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。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,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。